导读
这两天,临猗县人民政府关于针对“临猗苹果滞销”营销声明将“消费扶贫”推向公众视野,声明还称,个别平台采取不当手段取得了加盖当地乡、村及果业部门公章的材料配合宣传,并且陈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大多平台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造成了苹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于此同时,大蒜滞销、洋葱滞销的宣传接踵而来。到底自己的消费行为是不是真扶贫,是否真正帮助贫困户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疑问。消费扶贫如何实现精准识别,成为必须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一、何为“消费扶贫”
(一)“消费扶贫”概念
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商务部、工信部等15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指导意见》,提出“消费扶贫”概念:以每年扶贫日为时间节点,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集中购买贫困地区土特产品,培育全社会消费扶贫意识,逐步形成电商扶贫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共同营造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按照魏延安老师说法,消费扶贫,就是在网上,或者通过其他的渠道,通过消费的方式购买了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或者是一些相应的服务,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增收。
(二)“消费扶贫”的意义
1、新路径。让消费者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就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且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为扶贫攻坚开辟一条新路径。
2、新举措。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贫困地区的优质农村产品,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为贫困户带来了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让农民有尊严的脱贫,增强内生力,是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
(三)“消费扶贫”的本质
我个人认为,消费扶贫,属于具备公益性质的商业行为,可谓是以“商道来行人道”。既然属于商业行为,就应该以商业行为的准则和方法来执行,就要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的体验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进行持续消费,消费扶贫才能持久。
(四)消费扶贫方式
除了传统的线上和线下购买外,还应该提倡集中采购,保证产品的源头和质量。
1、产品进机关。产品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2、产品进商超。鼓励商超集中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并设立“消费扶贫”专区。
3、产品进社区。如中信国安下属的国安社区利用服务多元、分布广泛的线下门店体系,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平台等形式,支持“黔货进京”、“凯货进京”等。
4、鼓励电商平台企业和消费者采用预售、众筹、订单农业等方式,让贫困人口有计划种植生产,不再烦心种植什么作物品种,也无需担忧市场前景对产品价格的冲击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五)“消费扶贫”的误区
1、不要“道德绑架”,既然是消费行为,就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而不能强迫消费者必须选择商品和服务,但是可以营造氛围,鼓励消费者尽可能在消费的时候,选择可以“扶贫”的商品和服务,一举两得。
2、不要“过度营销”。部分商家借助“消费扶贫”过度煽情,出现“滞销大爷”的恶性营销事件,甚至利用消费者的爱心进行欺骗,虽然短期商家会获取部分利润,但是长远来看,损害的“消费扶贫”政策的长久发展和全体贫困户的整体利益。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
3、不重视供应链体系建设。消费扶贫最终还是把贫困地区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让贫困地区优质资源变现。地方政府和商家应该高度重视供应链建设,做好产品分级、包装、分拣、检测、品牌设计、物流等环节,让优质的土特产能够及时有效的到达消费者手里,增加顾客“回头率”,而不是只注重外在的宣传和包装,导致产品和宣传不符合。
二、何为“精准”
(一)对象要“精准”识别。以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确保消费扶贫的帮扶对象主要是贫困县和贫困村,最好能精准到户,确保“扶到点、扶到根”。只要是贫困户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被消费者所消费,同样也算是消费扶贫。
(二)产品要“精准”对接。确保消费的产品如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是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无论是谁来销售的,都算是消费扶贫。
(三)效果要“精准”帮扶。无论消费贫困地区的产品,还是从贫困户手里购买商品和服务,只要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都算是消费扶贫。
三、如何精准识别“消费扶贫”
(一)出台鼓励“消费扶贫”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支持电商平台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鼓励电商平台给与“流量”等支持。鼓励电商平台对于打着“消费扶贫”的商家进行监管和查处,让消费者“一键直达”,不再为“识别”而烦恼。
(二)贫困县要建立基于统一编码标识体系的追溯体系为抓手,并通过实时的数据分析作为依据监管,做到“统一监管、统一认证、统一备案”,通过统一发放的追溯标识(二维码标签,电子标签……)等赋予产品“身份证”,确保追溯信息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三)贫困县要把地方的优势产业“统一品牌、统一标识”,提高产品的可辨识性,进而增加用户的认可度,从而使贫困户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实现消费扶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