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少奎屯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则“精准扶贫开干齐农家蔬菜放心吃”的微信刷了屏。这条微信“火”了,开干齐乡那些还没从土地里萌发出来的蔬菜也“火”了!几乎每个奎屯市民见面的第一句话都变成了“你订菜了吗?”
看到微信平台上预订蔬菜的市民越来越多,奎屯市住开干齐乡工作组组长赵志勇心里美滋滋的。“真没想到有这么多市民积极响应,看来电商扶贫+众筹扶贫的第一炮已经打响了!”赵志勇踌躇满志。
赵志勇说,开干齐乡距离奎屯市区以东20公里,是个城郊乡。这个乡下辖4个村,共有1503人,绝大多数是哈萨克牧民,近几年下山定居当了农民。开干齐乡也是奎屯市唯一一个乡,集中了奎屯市所有农村人口。别看人口少,农民的土地却很多,全乡有可耕地10万亩。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大量农民土地都流转到几个大型农业公司,不少农民成了“闲人”。
“而地少的农民种些玉米、番茄等,却因为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一家一户拉到城里,卖价还不够运费钱,不少农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菜烂在地里。”开干齐乡高疙瘩泉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波说,“卖难”曾是农民面临的一大困扰。“不少农民原先是牧民,好不容易转变身份成了农民,种的菜却卖不出,我们真替大伙儿心急。”
因为种植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等原因,开干齐乡还有61户、200多位贫困人口。怎样克服这“最后一公里”、怎样精准扶贫?并和城市一道步入小康?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奎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工作组面临的棘手问题。
“就从农民自家的院子入手!”赵志勇说,3月初工作组发现,由于各村里大多是牧民定居房,每家院里都有3到6亩空地,工作组可以统一组织农民把这几亩地管理种植好,全种上绿色无公害蔬菜,再依托奎屯市已有的鸿鹄电商平台和物流平台,直接配送到市民家,这样不仅解决了“卖难”问题,还让城市居民吃到了身边的放心菜。
就这样,一个连接着城市与乡村、线上与线下的扶贫计划新鲜出炉了。在工作组、奎屯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奎屯市泽惠果蔬配送有限公司、奎屯鸿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的通力合作下,3月28日,“开干齐乡绿色无公害蔬菜直供市民餐桌”扶贫项目启动了。
“众筹”概念的引入,让这个项目变得十分有趣。记者在“奎屯零距离”微信平台上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将在奎屯市挑选2000户家庭供应开干齐乡农户家菜园里的无公害蔬菜。从5月15日至10月15日之间,每个家庭每周可收到一箱不低于10个品种的时令无公害蔬菜,现在参与众筹,一季健康蔬菜直接配送上门,只要598元。在线预订,只需交10元订金,就能成为2000户优选家庭之一。
赵志勇说,信息发布的第二天,就有500位市民预订,到4月15日,2000个名额全部报满,他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电商+众筹是个好方法,我们要让开干齐乡的农民也沐浴到‘互联网+’的东风。”
记者看到,参与该计划的鸿鹄电商平台还推出了手机、电脑在线观看菜园实时监控、免费参加在开干齐乡举办的亲子活动、免费体验绿色采摘等各项内容。“既能吃到送上门的绿色蔬菜,又能参与体验活动,还能帮助身边的农民脱贫,这对于市民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我相信我们的卖菜计划会成功。”赵志勇说。
线上众筹的热闹火爆搅热了开干齐乡。在高疙瘩泉村,首批参与这个计划的18户贫困户早早忙活了起来,每户人家的大院里,都不再仅有几头悠闲的牛羊和闲置的农具,房前屋后的空地全变成了“宝地”。
4月15日下午,记者随李洪波来到村民托兰家的大院里。这位70岁的蒙古族村民说,他一辈子放牧,没想到现在干起了种菜的营生。“这两年牛羊肉行情不好,挣不到什么钱,全家正在发愁。现在工作组给我们指了种菜的明路,而且还有电商平台直接卖到城里,不愁销路,这是大好事,我一定好好干!”托兰说。
托兰家3亩地的院子里,已有两亩起了陇,开垦成了菜地。在一片黝黑黝黑的菜地旁,托兰拿起水管准备浇地。“你看,这院子原来养过牛羊,土里都是农家肥,地肥得很,”他指着眼前的一小块菜地说,“今天早上我才撒了油白菜和菠菜种子,很快就要长起来了。”
以前没种过菜,怎么敢种菜?托兰说,最近工作组请来石河子农垦科学院的专家来村里讲过好几次课,他一次没落。“工作组的干部和村干部还经常到我家手把手教我干,我心里更有底了。”
“几十户农民,家家种什么品种,怎样倒茬,怎样管理,怎样保证后期供应蔬菜时有计划、不断货?我们村‘两委’和工作组不仅帮农民种菜,还要提前谋划,并和农技专家随时沟通。现在我们也成了半个‘土专家’了。”李洪波笑着说。
不仅卖菜,工作组还要让更多开干齐的“宝贝”卖向全国。贫困户吾拉力别克·吾加汗有一手打哈萨克馕的绝活,从前却只能在乡里卖,每天有70个的销量。最近,工作组不仅帮他注册商标、设计包装,还通过了质量检测,并把产品放到了京东商城塔城特色农产品馆里。短短十几天时间,网上几百个订单接连不断。这两天,吾拉力别克只得在自家院子里加盖两座新馕坑。“真没想到我的馕能上网,还能卖到北京去。”他说。
赵志勇说,工作组希望用电商扶贫这种现代化的手段为农民打开一扇连通外界的窗户。“不仅要改变开干齐乡农民一味种地、以农为生的惯性思维,还要使他们看到‘解放思想,黄金万两’的光明‘钱’途,更要让现代文化之风吹进农民心里。”